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新華網
新華網新加坡5月22日電(記者馬玉潔 包雪琳)結束了三天的閉門會議,亞投行57個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的代表22日在新加坡發(fā)表公告說,各方已就《亞投行章程》文本達成一致,將于今年6月底在北京舉行《亞投行章程》簽署儀式。
法定資本千億美元
籌建亞投行談判代表會議常設主席、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會后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亞投行將按1000億美元的法定資本金由各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認繳。
史耀斌說,域內創(chuàng)始成員國按GDP(國內生產總值)在本地區(qū)的比重來認繳,域外國家也以GDP為重要參考指標來認繳。不過,目前各國提供的數(shù)據都還是意向上的,最終還有待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的國內審批。
曾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fā)銀行任職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經濟學教授陳抗表示,這一分配標準比較合理,因為域外國家主要是歐洲發(fā)達國家,如直接按GDP來認繳,就會讓亞投行的亞洲特色減少很多,而按域外域內加以區(qū)別,再按GDP分配比較合理。
亞投行將使用哪種貨幣結算也備受關注。此前,媒體猜測除選擇使用美元或人民幣等單一貨幣,亞投行也可能采用一籃子的“亞投行幣”作為結算貨幣。
陳抗認為,與人民幣相關的貸款或采購完全可用人民幣結算,區(qū)域內的人民幣結算已初具規(guī)模,而亞投行采用一籃子貨幣有助于增加亞洲貨幣在國際投資結算方面的比重,慢慢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具有里程碑意義
受訪專家普遍肯定,通過《亞投行章程》具有里程碑意義。
章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直接決定了亞投行未來的工作效率。陳抗認為,章程中最重要的是亞投行的決策體制、股權分配和貸款制度的確立。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這三方面直接影響到各國在亞投行未來的發(fā)言權和決策權,為今后的決策運作和方案實施起到制度保障。
為落實“精干、廉潔、綠色”的核心理念,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表示,亞投行將力求創(chuàng)新,即在借鑒現(xiàn)有多邊發(fā)展機構的良好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陳抗認為,亞投行目前透露出的一些政策方向已體現(xiàn)出“精干”理念。據彭博社報道,代表亞投行各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的董事會成員將不駐守亞投行總部,陳抗認為這體現(xiàn)出亞投行力圖讓決策扁平化,減少官僚干預。
陳剛認為,要克服官僚化,就需簡化程序。要根據需求的迫切性來決定議事日程,而不是制定過多的條條框框。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教授高樹超認為,官僚主義大多是慣性所致,而新機構在開始運作的十幾年不會有太大問題。為避免未來出現(xiàn)問題,他建議亞投行可定期對貸款審批條件進行評估并適時作出修改。
激活亞洲基建投資
盡管亞投行目前還未正式開張,但值得關注的是,創(chuàng)建亞投行已為亞洲地區(qū)帶來了一波波實質好處。
亞洲開發(fā)銀行本月2日宣布,將增加對亞洲的基建投資,把年度放貸和批貸總額提高到200億美元,比目前水平高50%。本月20日,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也宣布將在未來三四年內向印尼提供110億美元貸款,以幫助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這些多多少少在亞投行“激活”效應下出臺的舉措,將實實在在地惠及亞洲地區(qū)的發(fā)展,而亞投行也樂于與現(xiàn)有多邊金融機構合作。
金立群曾多次表示,中方倡導建立亞投行,旨在盡可能滿足亞洲地區(qū)巨大的基建融資需求,而這種需求高達萬億美元規(guī)模,如果亞投行能與亞開行、世行合力,將發(fā)揮杠桿作用,為亞洲吸引更多投資。
實際上,亞投行與亞開行以及世行的良性互動已經開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已表示,期待與亞投行合作,亞開行行長中尾武彥也在月初表示,愿與亞投行在融資方面合作。
至于外界關注的幾大多邊機構的競爭關系,專家認為,即使競爭,也將是良性競爭。陳抗認為,通過競爭,各方在制度建設、貸款審批等方面都會作出改進。而高樹超則認為,各機構可互通有無,尋求國際上的最佳做法。亞投行和世行以及亞開行完全可以在大項目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