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書磊出席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并考察福建館
《時代領袖》雜志總編輯譚顯暉 記者郭興 特約記者陸志川、佟國明 特約通訊員程法堅、林建平 發自中國廣東
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5月22日在廣東省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文博會首設人工智能展區,重點突出博覽和交易功能,不斷提升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奮力從“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邁向“國際文化產業頭部展”。
2025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等領導赴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現場考察指導。本屆文博會以“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為主題,集中展示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李書磊一行深入展館調研,并重點參觀了福建館和國家版權館福建展區,對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陪同參觀。

一、深圳文博會:展現文化創新活力,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深圳文博會是我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展會之一。第二十一屆文博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文化企業、創意機構參展,涵蓋數字文化、影視傳媒、非遺傳承、文旅融合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我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生機和創新活力。
李書磊在參觀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指出,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文博會的平臺作用,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二、考察福建館:點贊文化傳承與創新成果
在福建館,李書磊一行詳細了解了福建省近年來在文化產業發展、非遺保護、數字文創等方面的成果。福建展區以“福文化”為主線,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展示等方式,呈現了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內容,并重點展示了福建在影視制作、網絡文學、數字出版等新興領域的突破。
非遺傳承與創新
福建館展出了德化白瓷、福州脫胎漆器、武夷巖茶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李書磊對福建在非遺保護與市場化開發方面的探索表示贊賞,強調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推動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科技應用相結合,提升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數字文化新業態
在數字文創展區,李書磊體驗了福建企業開發的AR(增強現實)文旅應用、元宇宙文化展館等項目。他指出,數字技術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新載體,要加快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
版權保護與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版權館福建展區,李書磊聽取了福建省版權產業發展情況的匯報。近年來,福建在版權登記、知識產權保護、文化IP開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涌現出一批優秀原創內容企業。李書磊強調,版權是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強版權保護,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寄語文化產業未來:守正創新,增強國際影響力
在考察過程中,李書磊與參展企業代表、文化工作者深入交流。他指出,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同時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
他對深圳文博會提出三點期望:
強化平臺功能:進一步發揮文博會的橋梁作用,促進文化產業資源對接、項目合作。
推動科技賦能:鼓勵文化企業運用5G、AI、元宇宙等新技術,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產品。
加強國際交流:拓展海外展商和觀眾參與度,提升中國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四、以文博會為契機,譜寫文化繁榮新篇章
本屆深圳文博會不僅是文化產業的盛會,更是展示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李書磊等領導的考察指導,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也為各地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將以此次文博會為契機,進一步挖掘文化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福建力量”。
未來,隨著文化創新活力的持續釋放,中國文化產業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世界文化多樣性注入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本文圖為《時代領袖》雜志社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時代領袖》雜志總編輯譚顯暉 記者郭興 特約記者陸志川、佟國明 特約通訊員程法堅、林建平)
總編輯:茍君厲
審校:王小寬
值班編輯:聞芬

中國儒商微信公眾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華孔子學會儒商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儒商》編輯部、子貢儒商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歡迎關注。
中國儒商網址:www.ghlq.cn
投稿郵箱:rusha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