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
本屆大會主題為“儒學踐行日用常行--當代儒學文化的傳播與踐行”。主題的含義包括1.儒學文化與人類社會的發展;2.儒學教育的開展;3.弘揚儒學道德原則與建設和諧社區;4.儒學在國際上的研究、傳播與交流;5.儒學在當代的使命。
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當它傳播到亞洲、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并同那里的文化相融合,又成為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源流,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是說,儒學雖然發源、形成于中國,但早就超越了中國的地域,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中國人民對儒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對儒學的傳播與發展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中國是亞洲國家的重要成員,很早就同相鄰近的亞洲各國發生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交流并相互影響。儒學也很早就傳到亞洲首先是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并形成了帶有本國本地區特色的儒學,成為本國本地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拿督斯里
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指出,許多人為了一己之私而貪贓枉法,更有人為了一黨、一國之利而掀起紛爭,進而破壞了和平穩定的格局,甚至讓許多地區烽煙彌漫、危機四伏;而“文明沖突”更可能成為未來世界戰爭的根源,因此他要求儒家學者指點迷津,說明在根治該些“奇難雜癥”方面,儒家思想是否有什么“良方妙藥”。
他說,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中,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等核心思想,都依舊是華人堅守奉行的為人處世價值觀。
“這些珍貴的道德價值觀及做人道理,既在華人家庭里代代傳承,也頻頻在生活中被加以實踐。”
他指出,有關情況顯示,在今天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儒家倫理觀及價值觀,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
“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在大馬華社是抬不起頭的;一個不講義氣、不講信諾的人,在大馬華社也是寸步難行的。”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滕文生在會議現場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在會議現場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教授致辭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張踐教授與臺灣高雄孔孟學會名譽會長方俊吉教授在一起 中國儒商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茍君厲與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在一起 中國儒商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茍君厲與卓新平教授在一起